dsblog.net 资讯 » 财经报道 » 房价下跌不会崩盘 无次级房贷不会重创银行

房价下跌不会崩盘 无次级房贷不会重创银行

http://www.dsblog.net 2012-02-09 09:21:09

近几个月里,看衰中国经济的气氛高涨,相当程度上与三个推测有关:第一、中国的房市处于崩盘边缘;第二、中国财政处境将因受到地方政府庞大债务牵连而急速恶化;第三、温州等几个活跃城市的地下信用系统濒临瓦解,将导致全国产生大规模金融危机。

事实上,儘管有上述问题,中国经济至少目前看来状况尚称良好;甚至可以说,离触礁的危险还有一大段距离。

房价下跌不至于崩盘

无次级房贷,不会重创银行体质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房价出现飙升,除了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曾短暂趋缓,至今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不满。在几年不怎麽认真的处理之后,中国政府终于要好好整顿房市投机行为。结果是,(2011年)十月份房价出现今年以来首次下跌,房地产投资的成长也同步滑落。

然而,只是房价下跌,不太可能会演变成崩盘,因为在投机性需求受限而纷纷退场后,对住房的真正需求将依然强劲。一旦房价下跌到一个可负担的水准时,买房者将进入市场,并为下跌设立停损点。

此外,由于中国没有次级房贷,且头期款高达50至60%,即使房价出现巨大跌幅,也不至于重创中国各大银行体质。

过去十年,对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及整体经济成长来说,房地产投资一直是最重要的单一贡献来源。事实上,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房地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毛额(GDP)比率,已远高于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各自快速成长期时的水准了。

身为一个每人年平均所得五千美元(约合新台币15万元)的开发中国家,将资源集中在生产溷凝土、水泥等产业,简单看是错的。

儘管房地产投资重挫将为中国成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这局面可以避免,而且也应该避免,只要跌幅不至于剧烈,都算是值得期待的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相对来说倒是一桩新鲜事。

地方债还在控制中

最大银行借款,93%规律还款中

2009年时,各地方政府受到鼓励而创立特殊目的公司,特别是地方财政平台(local finance platforms),以当作人民币4兆元(约合新台币19兆元)刺激方桉的增补方桉。地方财政平台拿政府未来收入当抵押品,向银行借款,为中国各地区成套的投资计画融资。到2010年,全国共成立6,576个地方财政平台。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资料,这些地方财政平台总借款金额是人民币10兆7千亿元,其中的79.1%是银行贷款。但另一桩事实不可忽略:到目前为止,中国地方政府债都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没有理由相信它们全部都会变成呆帐。事实上,大多数地方财政平台透过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迄今已足够还其借款的本金与利息。根据中国四大银行之首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所出借给地方财政平台的贷款,93%均一直在规律还款中。

事实上,中国工商银行借给地方财政平台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而其需要相对应的债务覆盖率,亦即银行吸收不良贷款损失的能力,为1066%。据国家审计署的资料,地方政府债务人民币10兆7千亿元中,不良债务率约为2.3%。

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中,有相当大的比例要不与地方政府无关,要不无法获得地方政府的担保。因此,从法律上来看,它根本称不上是政府债务。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占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毛额的27%,而中央政府债务和政策贷款则分别占了20%和6%,整体的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毛额比率大约是53%,甚至比德国要来得低。因此,中国对其地方政府债务虽没什麽好自满的,但恐慌倒是真的没有根据。

最后,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某些地区,特别是温州,地下借贷由来已久。每当货币紧缩,导致银行信用收缩,私人中小企业就得准备以要人命的高利率向亲朋好友或高利贷公司借钱。

温州地下信用危机被夸大

放款规模,仅占温州信用总额度两成

近年来,房地产投机已成为地下贷款的另一重大需求来源。当实际资产的价格下跌并导致地方信用系统崩溃时,不但有上百家庭陷入经济困境、企业破产,银行也会蒙受抵押品的损失,正如最近发生在温州地区的事情。

只是,温州地下信用危机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事实上,温州地下信用只占这个地区信用总额度的20%,而该地区占中国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还不到1%。在这场危机中,受影响的银行信用总金额,大约略高于人民币30亿元,粗估是温州地区银行贷款总额度的0.5%。

因此,要说温州地下信用系统崩解对地区银行系统造成什麽伤害,着实有限,对国家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虽说中国经济成长的速度非常有可能在2012年时大幅减缓,但硬着陆可能性极低。尽管如此,在无须过度看空中国短期经济前景之际,有鉴于基础性调整与进一步改革的进程非常迟缓,连中国总理温家宝都说了,中国的成长根本无法永续,真正的试炼还没有开始。

来源:商业周刊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