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9年 同仁堂首次出现收入与净利同时下降
http://www.dsblog.net 2008-03-18 09:52:20
症结:尽管同仁堂提出的若干营销原则和目标都有实际意义,但由于受到体制和人员执行力的制约,并没有有效的贯彻实行。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营销改革尽管完善了营销渠道和网络终端,但却减少了渠道商进货的积极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知名中药品种繁多的同仁堂不断被后来者超越。分析经营状况可以发现,同仁堂曾长期稳居市场第一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市场份额已经被其他中药企业超越,同仁堂的中药霸主地位已岌岌可危。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
视点:同仁堂采取现款现货的政策无可厚非,现在国内医药工业企业20%都采取这个政策,但成功的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实施第三个月开始,销售就会抬头,而且第四第五两个月的销售放大会填平前两个月的销售下滑的“窟窿”。如果一个营销政策变化导致企业一年时间都不能扭转局面,那么说明企业产品本身在市场就已经不畅销了,如果产品在市场不畅销谈何营销的先进性?
另外,同仁堂在品牌管理、终端建设、上游产业链的控制都没到位,竞争力还不够强。同仁堂虽然是中药行业第一品牌,但远没有像伊利、蒙牛那样成为全国品牌,仍然是个区域品牌、北京品牌。而品牌的局限性也是目前中药企业的共同问题。对同仁堂来说,除了200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令其辉煌一时,近几年在品牌推广上鲜有动作。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深思。同仁堂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调整销售策略,然而面对市场份额的下降,业绩的下滑,同仁堂管理层并未拿出能切实改变现状的有效办法。
股权激励困局
国资委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在完善股权激励的有关办法,故而放慢了股权激励的步伐。到目前为止,同仁堂上报的股权激励计划仍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值得注意的是,同仁堂曾在股改方案中透露出将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信息,然而市场对此的预期却迟迟无法实现。这也成为市场人士眼中对同仁堂业绩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之一。
现代企业理论和国外实践均证明,股权激励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分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股权激励的推出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薪酬委员会对于公司效益的贡献将会逐渐显现,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望获得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人才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明确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的激励效应也不全是正面的,尤其是当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规范,市场价值难以反映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环境下,潜在的巨大收入可能诱使管理层片面追求股票价格上涨,容易引发道德危机,并导致经理人间接的操纵股票期权,如安然通过财务造假获取股权激励收益。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不能获批,公司股价上升和公司高管没有利益关联,提升业绩的动力就不足,反而可能故意做低业绩以便低成本获取股权等激励。
视点: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同仁堂上报的股权激励计划仍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但其中并没有具体个案原因,主要是国资委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在完善股权激励的有关办法,故而放慢了股权激励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同仁堂的业绩何时能够得到释放一度成为市场悬念。
不过进入2007年,同仁堂股价开始报复性上涨,从2006年底的17.18元上涨到2007年1月19日最高的26.18元。而股价的飞速上涨,意味着未来股权激励行权价的上升,这是几乎所有期望获得股权激励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内部管理沉疴
没有整体的营销战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对比同仁堂的战略规划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同仁堂存在众多隐忧。
2002年,同仁堂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定位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驰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战略目标是:“奋斗十年双加零”,即到2011年总销售和利润比2001年分别增长10倍,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利润达到13亿元。
- 同仁堂集团中药调剂员在全国大赛斩获佳绩
- 俄中友好协会来访参观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
- 第二届“同仁堂好物节”品牌营销活动圆满落幕
- 特色中医药产品圈粉国际友人 同仁堂收获点赞
- 特色中医药产品圈粉国际友人 同仁堂频获点赞
- ·欧瑞莲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发布
- ·USANA葆婴公布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康宝莱2024三季度财报发布
- ·铸源优品APP停服更新
- ·三生东方素养品牌广告登陆山东卫视
- ·艾多美入选山东电子商务平台名单
- ·天狮获“朝华榜”品牌影响力企业
- ·嘉康利将进军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