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高端访谈 » 安利郑李锦芬:志同道合方能产生最大的磁场

安利郑李锦芬:志同道合方能产生最大的磁场

http://www.dsblog.net 2008-04-10 09:20:55

  品牌是安利的核心竞争力

  《新营销》: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许多公司用低价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安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郑李锦芬: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日用消费品行业。面对这种压力,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选择。一些企业的做法是,尽量压缩成本或者降低开支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薄利多销。这些做法很难说对与错。但是从我的角度看,企业发展真正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以一种非常专注、非常认真、持久的态度来驾驭这种优势。从1959年在美国开业到现在,安利制胜的法宝很简单,那就是建立一个卓越的品牌。它是安利长期的取胜之道,也是安利中国赢得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新营销》:有人认为,安利的直销模式是独一无二、难以复制的。与其他企业相比,安利在销售方式有何优势?

  郑李锦芬:直销只是产品到达顾客的一种方式,最终的竞争将围绕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人性化服务。安利卖的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制度,这跟传统的销售方式没有本质区别。但在一些方面,安利的销售方式还是具有很明显的特点。

  首先,我们创造了数十万个的就业机会,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其他销售方式无法办到的。其次,安利销售人员得到的不仅仅是培训,更是一个发展事业的机会,我们带来的是发展事业所必备的技能和心态。另外,销售人员加入安利不需要很大的投入,不需要相关的背景,也不需要很多人脉关系,也没有能力的限制,一切可以从零开始。我们真正做到了多劳多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让我很自豪的是我们的管理和价值观带给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在中国,安利有141个志愿者队伍,营销人员和员工大约为3万人,自愿投入经费和时间加入这个队伍,最可贵的是他们。这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也表现出了对安利的一种认同感。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完美。

  《新营销》:除了中国区外,安利在全球其他地方的公司一直没有打广告的习惯,因为口碑传播足以建立起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如今,安利的知名度高达99%,而美誉度也高达83%,为何安利还要启用明星来做广告,而且广告投放力度如此之大?

  郑李锦芬:在中国,仅靠口碑是很难在一个时间段内将公司的理念很明确地传达出去的,但广告就可以做到,而且它是最有效率的办法。另外,如果按以前传统的方式,我们的商誉和形象完全控制在营销人员身上。由于安利中国的销售队伍非常庞大,要在消费者心中明确公司的品牌定位及形象,就需要通过适当的广告来予以加强。虽然我们有一些外来优势,但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如果不做广告,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你透明度不够高,对你会缺乏信任感。

  机制与文化并重

  《新营销》:据了解,一些安利的营销人员在介绍安利产品时过于热情,你觉得他们是出色的营销人员吗?

  郑李锦芬:我们不觉得一个在人家家里讲产品怎么好、怎么用,一直讲到晚上10点钟还不肯走的营销员是个好营销员。对于那些很勤奋但又不是故意犯错的员工,我们会提醒他,也会针对一些类似的细节进行教育。

  《新营销》:为了培养出色的营销人员,安利中国采取了哪些举措?

  郑李锦芬:我们开创了安利设立人才培训中心的先河。我们培训营销人员,让营销人员了解消费者心态,提升他们的推销技巧,帮助他们掌握品牌管理艺术。我们还开设有情商、商道等多方面的高端课程。

  培训中心由公司内部员工做统筹管理和服务,在师资方面,则与复旦、南开、中大、暨大等4所著名学府以及18家知名培训机构及众多独立讲师合作,共邀请60名优秀讲师授课;此外,还有经过培训中心认证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安利员工讲师近百人。我们还有网络教育,开设了50多个课程,5万人定期在上面学习。2007年,我们投入的培训费用超过了9000万元。今年,我们的预算将达到2亿元,加强远程网络教育。每年我们在活跃的营销人员身上的投资平均每人为2200元。

  《新营销》:安利在中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直销队伍,直销人员多达几十万人,如此庞大的团队里难免有人越界,如何防止这种现象产生?对那些越界的直销员,又是如何处理的?

  郑李锦芬:安利的销售队伍比较特别,直销人员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朝九晚五的打卡式管理。虽然没有很严格的管理监控,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管他们。直销人员加入安利时,我们有很多细致的培训,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他们说明公司的要求与规范,以确保他们知道界限在哪里。

  我们在安利全球第一个推出《营业守则》,也是最为严厉的,从书面警告到终止合同的八级处分制度,对于有意违规者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我们还不断推出包括《十项规范》、《十项警示》等新的规章制度,对那些宣扬团队计酬、夸大宣传、违规培训等公司不能容忍的行为,我们会对相关营销员作出处分。哪怕这个营销员一个月有几万元的销售额,一旦违反了公司制度,我们也会对他加以处分。我们现在有一个部门,这个部门里有820多名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专门监管下面那些营销员的工作,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公司的准则。

  在用机制管理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让营销员不只是看短期利益,而是将安利当作长远的职业发展空间,这样他们的行为就会更稳重。

来源:《新营销》 作者:刘波涛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